top of page

Blog .


大學校園事工如何影響成年初顯期的靈性成長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神學音樂教育平台事工主任及基督徒樂隊教練 伍家豪博士 前言 過去數十年,本地大學校園事工一直肩負培育本地教會和基督教機構領袖的工作。然而,關於大學校園事工如何實質影響青年人的靈性發展,香港仍然缺乏相關學術研究。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校園事工,如何於校園中有效促進學生的靈性成長,並分析事工活動與學生靈性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提出更有效培育成年初顯期青年的建議。透過對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樂隊的深入個案分析,本研究期望具體揭示校園事工對參與者靈性的正面影響,並為本地教會在成年初顯期青少年事工的實踐,提供具體參考與建議。 研究內容 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收集了322名曾參與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樂隊及其他校園事工的學生及畢業生作為樣本,旨在了解他們的靈性成長狀況與靈性需要,分析大學樂隊事工活動對其靈性發展的影響,以及探討影響其靈性成長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以靈性成熟度量表(Faith Maturity Scale)作為量度靈性成長之工具,將愛上帝及愛鄰舍的具體行為以四象限分類,確定其信仰類型,當中以「整合性信仰」作為靈性
伍家豪博士
Oct 20


從「呼・吸空間」的發展去看以文化藝術傳遞故事和信仰的可能性── 以《憶・記》系列展覽為例
「呼・吸空間」 (Breathing Place)創辦人 陳祐維 「建立與人之間的連結,同時也與神建立連結。」這是我和「呼・吸空間」的使命。我認為,「召命」不只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實現自己留意到的社會需要:透過文化藝術傳遞故事、價值和信仰。 「呼・吸空間」是一個活動暨文化空間,也是我回應召命的平台。 回想面對社會事件和疫情時,讓我最扎心的,是有些人談及沒有一個安全的分享空間。自領受從神而來的感動和想到「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這段經文,我一直想拉近信徒與未信者的關係,幫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同時也與神建立連結。 要找到這個連結點並不容易。「呼・吸空間」最初的定位並未清晰,起初我還在摸索做些什麼最能回應社會需要。疫情期間,適逢咖啡文化成為熱潮,無論是對咖啡的興趣,還是對社交和共享空間的需求,都讓我萌生了以「咖啡共享空間」為起點的想法。當時,我希望吸引人一起邊喝咖啡邊聊天,而共享空間提供免費飲品,讓大家有一個地方聚在一起。然而,隨著運營的展開,我發現,咖啡作為媒介,雖然能吸引人進來,但我隱約感覺到略有不足。我意識到咖啡雖然是
陳祐維
Oct 20


青年 · 城市轉化
葡萄藤(灣仔)教會青少年牧者 黃俊傑 近日蔡俊彥在劍擊世錦賽中奪金。他在賽後感言中提到,他的劍擊動作比較特別,有更多跳、蹲等大幅度動作,很多人認為未必有效,因為以前的人也不是這樣做。 但蔡俊彥能夠成為「世一」,正好證明用自己的方法一樣可以成功。他說:「希望不只香港,而是世界各地的劍手看到,不一定要按照傳統,有時你可以遵從自己的感受,打破傳統然後努力練習,都可以有方法突破。」 城市轉化像體育運動一樣,當有很多年青人聚集的地方,都會為某事物帶來顛覆性的更新。從宏觀角度看城市,年青人只是城市人口的其中一部份。當然,從社會資源分配來說,分配必須公平,並有利社會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下發展,而創意動能卻不單是資源分配所能帶動的。在香港面臨經濟轉型危機所產生的焦慮下,正是以青年動力展示福音大能最美好的時機。去年初,有幸參與了為期16個月的第一屆學人計劃,讓我和其他同行的學人,在資深學人陪伴同行下,經歷了發掘新鮮型態教會(Fresh Expression of Churches)的很多可能性。我的題目是回應脫鈎及躺平青年的社會問題。怎樣在「只要精英、不要躺平」的潛
黃俊傑
Oct 20


城市福音運動 -- 職場 x 禾場 x 主場
城市轉化學院院長 陳敏斯教授 看見職場啟發的蓬勃,掀起宣教的浪潮,誠然令人感到鼓舞,特別是在近年堂會發展不斷下滑的趨勢下,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我關心的不是堂會的不足和不濟,反而是更全面的宣教觀。宣教當然包括傳福音,但卻不止於此。在職場啟發引起的浪潮也為不少信徒帶來更新和復興,並讓不同宗派和背景的信徒和牧者,為福音的緣故,一起合作、共同努力。 宣教範式轉移 – Missio Dei 經過百多年的建立和反省, 20世紀的宣教範式有很大的轉移。 21世紀強調「神的宣教」Missio Dei,宣教不是教會的一項事工,乃是神的屬性,神的心腸、計劃和作為,讓神的榮耀得彰顯,並得稱讚。所以我們的焦點不是追隨那些看似興旺蓬勃的,或者是以教會或差會主導的宣教,反而是聚焦、察驗神的作為,祂的腳蹤,予以配合和回應。 神的作為從沒有在城市中間斷,我相信一個很好的開始,就是堂會可更主動體驗和瞭解職場宣教的情況。很多堂會都面對斷層、事奉人員及佈道力量不足,過分着重制度和教條,欠缺彈性和活力,佈道和差傳多是由一個部門負責,從上而下的指派,內聚文化讓新人不容易加入。 體制與運
Prof Natalie Chan
Oct 20


啟發在職場────神興起意想不到的福音浪潮
香港啟發總幹事 劉恩琪 記得那段在投資銀行日夜拼搏的日子:表面上事業順利,但內心深知,神對我的呼召不僅於此。當時我在環球金融中心與銀行界的朋友一起舉辦啟發,帶著戰兢的心情邀請同事參與。沒想到,這個小小的開始,竟成為日後香港職場啟發運動的燎原星火。 當我看見同事們在輕鬆的用餐氛圍中,從最初對信仰的質疑到後來生命被改變,我深深體會到職場啟發的獨特魅力───它能在工作的場景中,營造一個無壓力的空間,讓同事們一起用餐、觀看影片、輕鬆交流,在自然氛圍中自由探索信仰。 職場啟發的急速增長 2016年是關鍵的一年。那時我們發起了 SPARK職場宣教運動,渴望點燃職場宣教的火燄,凝聚來自各行各業的職場領袖。看著這些平日忙碌的職場人士,願意抽出時間接受裝備、學習帶領啟發,我內心充滿感恩。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當我們以為事工會停滯時,神卻讓線上職場啟發成為新的出路,參與人數不減反增! 參與人數從2014年的220人,增長至2025年超過6,500人,成長超過29倍!這不是人能夠計劃的成就,完全是聖靈自己的工作。 職場啟發的獨特優勢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發現職場啟
劉恩琪
Oct 20


探討香港職場宣教現況 - 與職場啟發 (Alpha) 領袖之深度訪談
城市轉化學院 、香港啟發 很多信徒都不會否認傳福音是本分,但大部份人都覺得沒有這方面的恩賜,既不善辭令,也沒有相關的訓練,還是留給宣教士、牧師和傳道人,讓教會組織短宣、佈道會和其他福音活動吧。特別是處身職場,受到「聖俗二分」思想的影響,很多資深基督徒甚至不會在工作場所「顯露」身份,更遑論傳福音了。 近年來,隨着職場神學和事工的發展,更多牧者和信徒正視「職場就是禾場」的實踐,而啟發正好提供了非常適切的工具和系統,讓信徒有機會在職場上發揮所長,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分享信仰。職場啟發迄今已在香港50多個行業中舉行,並迅速增長,這不但是一個亮點,更提供了探討香港職場宣教的起點。因此,城市轉化學院與香港啟發在今年五月展開了在這方面的研究,第一階段主要是透過對來自銀行與金融、資訊與通訊、法律、非營利組織、工程及中小企業等不同領域的十三位啟發(Alpha)職場領袖的半結構化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1 。期盼研究的發現可為教會及更廣泛的基督徒群體帶來一些啟迪,並提供回應的起點。 主要發現 在仔細分析這些訪談內容後,
城市轉化學院 、香港啟發
Oct 13
bottom of page
